【第514期】彭文刚、张梓欣:以多重视角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两个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当代的创新性发展。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有机结合。
从现实路径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以无可辩驳的伟大成就确证着中国道路的正确性,是走好新长征之路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举什么样的旗就会走什么样的路。我们党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实现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从根本保证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起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党带领人民通过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是一条内涵式的和平发展之路。我们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并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从人类发展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美好生活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这种人类文明新形态转变了传统的发展模式,将绿色发展作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生态?;母痉绞?。这种人类文明新形态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模式,为当代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东方力量。
望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的实现路径
乡村振兴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全面振兴,是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实现路径,县域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在县域层面提供要素聚集和资源整合,二者在整体目标上互联互通,相互耦合。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夯实基层组织堡垒。要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着力解决乡村党组织队伍涣散、党组织领导力以及群众工作力量薄弱等问题。整合县—乡—村及企业、社会团体中的各级、各类党组织队伍,强化县域党组织政治功能,更加有力地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二是尊重乡村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县域层面整合城乡市场资源,发挥市场规模优势,通过培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联动,培育农企共享、城乡链接的县域特色产业体系。三是加强城乡文化建设。优化县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县域文化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建立文化振兴与产业振兴的良性互促机制。
卢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选择
第一,科学把握各种模式的优缺点和适应性,打造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样板。依托各地集体资产分布、地理交通区位、经济发展水平等基础条件,结合各种模式适宜的发展环境和应用的具体区域,分别选择可行的集体经济模式。通过适时总结各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经验和发展成效,分类识别各种模式的推广范围和实践价值,持续形成可借鉴、可持续、可致富的多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第二,灵活运用辩证法思维,循序渐进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随着发展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尤其是伴随城乡融合程度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需要根据发展条件变化延伸发展模式,综合利用多种要素,尤其是数据等新要素,增加和扩充发展模式,适度扩大经营规模。
第三,着力防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风险,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和成员权益受损。要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加快建设和运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平台,实现集体资产规范化、常态化、标准化监管。在防控经营风险方面,要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开发和创新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减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损失。
周进:新时代新中国史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新中国史研究要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鲜明主题,准确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和奋斗的突出主线,深刻揭示一部新中国史就是一部党治国理政史、理论创新史、自我革命史的主流本质。加强新中国史研究,就要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新中国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等一系列重要关系,要正确看待新中国史上曾经出现的曲折和失误,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光明前途,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王晨星:推动构建更紧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国关系重组,国际体系深刻调整。大国关系是决定国际格局演变、世界体系走向的决定性因素。然而,近年来美国不断破坏国际战略稳定,损坏全人类共同利益。与此同时,以中国等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很大程度上平抑了美西方横行霸道,推动国际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国际社会正义化的进步力量得到不断壮大。在国际体系深刻调整的背景下,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大势所趋,且不可逆转。
世界经济震荡,求合作谋发展更深入人心。一段时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遭遇“逆风逆流”。然而,历史反复证明,经济全球化依然是大势所趋。为重新踏上繁荣发展快车道,国际社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
全球问题泛化,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更为迫切。近年来,单边主义、?;ぶ饕?、恃强凌弱、零和博弈横行肆虐,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热点频发,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国际合作产品出现供给不足甚至“断供”。美西方长期推崇以“一国独霸”“几方共治”、双重标准、实用主义为特点的旧的全球治理模式陷入“死胡同”。全球治理体系亟需朝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新模式转变。
原文链接:推动构建更紧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呼唤与研究任务
“学术卡片”栏目所摘选的文章,主要源自光明日报社光明智库、思想理论网络文章评价系统(iWaes系统)、光明日报理论部等主流媒体,希望借此栏目为广大学者提供哲学社会科学最新、最权威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