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期】吴宏洛、何文欣:新业态稳就业保民生效果显著
由新业态催生的以快递员、外卖员、平台服务人员、网约车司机、微商等为代表的新型就业形态,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适时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调节企业用工紧张和劳动力闲置的双向矛盾,有效发挥了“就业稳定器”的作用。
据人社部2021年的统计,我国新业态从业人员已达两亿人,不仅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满足劳动者自主就业、自由择业的多元需求,更是大幅度提升了劳动者的劳动收入?!?020—2021年数字化就业新职业新岗位研究报告》显示,由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等催生的新职业新工种新岗位构成的微信商业生态圈,衍生了3684万个就业机会。
盘和林:加大对金融监管科技的研发投入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新时期金融科技发展指导意见,明确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
《规划》提出八项重点任务,其中涉及金融科技严监管的就包括“健全金融科技治理体系”“强化数字化监管能力建设”两项,金融科技监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金融核心是风控,风控的未来是智能风控,而智能风控依赖于用户信息和数据。因此,金融机构应用用户信息和采集数据的需求存在合理性。当前,需平衡数据需求与使用合法性间的关系,既要满足金融机构的数据需求,加强数据流通,也要在规则上杜绝金融机构违规使用信息和数据的行为。与此同时,监管科技可以接入到被监管方数据系统当中,采取实时异常点监测的方法来开展监管,对安全风险漏洞进行及时的处置。另须加大对金融监管科技的研发投入,提升金融科技创新能力,以数字化赋能构建智能风控体系,多维度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吴荻枫:经济学中的不确定性
奥利地学派经济学对主流经济学的批评之一是认为主流经济学未能考虑到人的行为的不确定性。但主流经济学则对这种批评不屑一顾,他们自认为已经能够轻松地以概率分布为不确定性的表现形式。比如说,明天有70%的可能性下雨,20%的可能性阴天,10%的可能性晴天;或者某人每天上班有80%的可能性搭乘地铁,20%的可能性采用其他交通方式,等等。
我们可以注意到,这些情况虽然也存在不确定性,但实际上,因为我们知道所有的选项和每种选项的概率,在数学上,这些都可以作为已知的数据来处理。
而奥地利学派所强调的不确定性并非是这种“已知的不确定性”,而是行为人主观上尚未认识到的不确定性。比如说,小区附近新开了一家菜场。就客观而言,菜场的开张是一个事实,完全没有任何不确定性。但对于小区的某位居民却并非如此,在他不知道新开的菜场之前,他的行为决策不会考虑到这一因素。然后,某天他偶然经过,突然发现了这个菜场。对他而言这是一种不确定性,而且是一种未知的不确定性,因为他从来没有想到过这种可能性,当然更不可能进行计算。又比如,在航海中发现了一座无人居住的小岛,小岛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就客观而言,小岛的存在可能已经有了亿万年,根本没有什么不确定性。但对于航海者而言,这绝对是一个不确定的事件,同样也是一种不曾考虑到的未知的不确定性。在这些例子中,以主流经济学的方式分析相关的人的行为,没有这种不确定性的容身之处。
有人或许会说,这类发现的情形只是偶然,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小概率事件,即使不加以考虑,也不影响大多数经济分析的有效性。然而,我们需要追问的是,客观的存在、客观的数据是如何转化为人的决策、人的行为的?也就是说,客观是如何转化为主观的?唯有行为人对从不知晓的事物的偶然发现,才能搭建起从客观到主观、从未知到已知的桥梁。如果没有这种不确定的发现过程,那么我们只能假设行为人从一开始就知道所有的相关数据,客观存在与主观认识之间从来没有任何差异。这其实抹杀了人的特性,与人的行为的规律不符,换言之,经济分析中的行为人完全可以用非人的物品来替代,只要赋予这种物品某种“品位”或价值排序就行了。因此,这种经济分析是静态的,即使有外生变量的变化,也是从一种静态跳到另一种静态,行为人自身并没有什么发展、变化和创新。
经济学的发展与经济学对人的认识息息相关,而这种认识应该建立在承认客观与主观之间的差异之上,并致力于解释差异的产生和消除。
于涛:海南依托自贸港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实施以来,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对标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标准,需要加快公共服务体系提质升级。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三孩生育政策、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季节性休假和健康养老迁移等因素的影响,海南省社会人口结构、产业格局等方面将发生新的变化,需要进一步深化公共服务领域财力保障、人才支撑、市场培育、治理体系、社会力量参与等体制机制改革。
依托自贸港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今后一段时期,海南省人口总规模将继续增长、人口结构波动变化、人口迁移流动活跃。面对这样的趋势,需要紧紧围绕海南自贸港建设,持续打造覆盖常住人口的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提高面向候鸟人群、旅游人口、国际人才的公共服务水平。同时,海南自贸港作为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必须顺应全球科技创新的新态势,发挥创新力量,进一步改善民生领域供给能力和服务方式,切实提高政府治理水平和社会公共服务质量。
彭勃:“捕捉”刚性碳排放
大气中的碳排放有没有可能收集起来呢?这不是异想天开,实际上“碳捕捉”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正越来越受国际关注。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显示,CCUS是确保实现《巴黎协定》气候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绝大多数气候模式都需要它以实现深度减排目标。
CCUS是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或其他碳排放源中捕集,并运输到特定地点加以利用或封存的技术,包括碳捕集、碳储运、碳地质利用与封存、碳转化利用等环节,具有减排规模大、减排效益明显的特点。
根据碳排放浓度不同,捕集技术有燃烧后捕集、燃烧前捕集、富氧燃烧等,目前直接空气捕集技术也被关注。碳储运包括槽车、船运、管道运输等方式。捕集来的二氧化碳,可以进行地质封存,或与地质利用相结合。比如目前应用最多的驱油技术是将二氧化碳注入油藏中,使原先不具备开采条件的原油变得可流动,在显著提高原油开采效率的同时减少碳排放;也可以进行转化利用,以二氧化碳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工或生物过程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如制备碳酸酯、微藻养殖并转化为生物质燃料等,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CCUS不仅可以实现直接碳减排,还能带动相关低碳产业的发展。比如在氢能产业中,由化石能源产生的“蓝氢”在CCUS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减少碳排放,成为较为理想的二次能源。此外,用生物质与燃煤混合发电再配合碳捕集,也被证明是一种高效且稳定的技术路径,有待进一步推广。
能源转型、能效提升、节能减排是当前减碳的主要途径。然而在一些行业,比如水泥、钢铁、化工等,由于工艺特性,即使在工艺路线改进和产能优化后,仍然存在化石能源的需求以及二氧化碳刚性排放。CCUS是中和这部分工业碳排放的支撑技术,对全球减排贡献估计占10%—30%。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相关技术探索和工程示范。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部署有CCUS项目65项,其中26项正在运行,每年可捕集和永久封存约4000万吨二氧化碳。
总体来看,CCUS能够将二氧化碳从排放源头拦截,称得上减碳的“强效药”;由于技术环节多、工程复杂,目前还是一种成本很高的“贵价药”。尤其是在捕集环节,成本可能高达200—500元/吨碳。随着材料化学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成本制约有望被破除。目前,英国、日本等多国已将CCUS作为碳中和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这一技术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我国不久前出台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CCUS被列入绿色低碳重大科技。近年来,我国相关领域研究取得积极进展,开发出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具备了全流程设计能力,2021年启动了百万吨级的全链条碳捕集驱油与封存项目、全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等。未来,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吸收先进经验,CCUS技术有望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
“学术卡片”栏目所摘选的文章,主要源自光明日报社光明智库、思想理论网络文章评价系统(iWaes系统)、光明日报理论部等主流媒体,希望借此栏目为广大学者提供哲学社会科学最新、最权威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