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凌波、郑石、蔡雨:网络文化的圈层化
圈层化是近年来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过去认为,互联网发展会带来扁平的、开放的、互联互通的世界,然而现实是,网络用户的连接显然不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理想状态,而是形成了以兴趣、爱好、利益等为关系构成的网络社群连接,社交媒体的推荐算法以及“过滤泡”效应则加剧了圈层化现象。
网络文化的圈层化是指文化实践与文本符号的圈子化、层级化、差异化,表现为不同网络群体内部意义生产的一致性,以及圈子之间的文化隔膜甚至冲突。网络文化的圈层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征:一是社群连接,即形成各种具有文化意涵的圈子。二是文化生产的参与性,网络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参与式文化。三是文化的层级差异。网络文化的层级差异,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区隔,与文化的二元对立不同的是文化的“鄙视链”层级出现,往往表现为文化品位的差异。
面对网络文化的圈层化现象,“去圈层化”是网络文化繁荣发展的现实要求。构建“去圈层化”的网络文化多元融合形态,是当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方面,以文化自信的姿态审视网络文化的圈层化现象。另一方面,激发文化生产的自觉意识,促使圈层内部、不同圈层之间的网络文化融合创新,打破不同圈层之间的文化隔阂,让互联网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共享。
刘海明:科技期刊编辑应做好“科学守门人”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科学院12位院士专家联合发出倡议,希望科技期刊工作者恪守“科学守门人”职业初心,精益求精,守正创新,深耕科技期刊。
要深耕期刊质量,在论文质量上守初心??萍计诳ぷ髡咦鲎盘粞 扒Ю锫怼钡娜粘9ぷ?,论文质量好不好,直觉判断和理性判断缺一不可。评判论文质量考验“科学守门人”的智商,减少误判,用科学的天平考量一篇论文的内在品质,需要科技期刊工作者勿忘职业初心,把优秀的论文呈现在世人面前?!翱蒲孛湃恕本龆ㄗ趴萍即サ娜ɡ?,科技论文能否成为推动中国科技进步的“千里马”,考验着“科学守门人”的职业道德?!翱蒲孛湃恕敝皇侵泄蒲谐晒玫缴缁崛峡傻摹拔朗俊?,科研生态的净化和品质的提升需要科研共同体过硬的德行,以德行的集体磨砺塑造我国科研生态的品质。我们的科研共同体需要“清操厉冰雪”,才能让科研的去功利化成为可能。
肖罗:“回流儿童”需要更多的陪伴和关心
“回流儿童”,是指那些至少有过一次跟随父母在城市生活或求学的经历,但由于各种原因又返回家乡的儿童。报告显示,与“非回流儿童”相比,“回流儿童”的学业成绩更差,留级的比例也更高,达到了22%?!盎亓鞫蔽侍庖环矫嬲凵涑龅鼻芭┐褰逃统鞘薪逃牟罹?,已经很难让有城市学习生活经历的儿童,顺利地发挥其直接经验和迁移能力,让他们在农村教育中彰显价值和优势?!盎亓鞫蔽侍庖蚕允境龅鼻把=逃谘敖胶托睦斫】盗秸咛炱缴系哪持质Ш?,应该努力给予后者更多的倾斜。所以就“回流儿童”的教育而言,家人多加陪伴,学校多加关心,确保儿童心理健康,顺利度过适应期和过渡期是第一要务。在父母因为谋生所需不得不让儿童留守的情况下,学校应尽可能地承担起育人的责任,确保留守儿童尤其是“回流儿童”心理健康,融入顺利。
何立峰:“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体现了守正和创新相统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笆奈濉笔逼谑强羧娼ㄉ枭缁嶂饕逑执倚抡鞒痰牡谝桓鑫迥?,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督ㄒ椤啡范ǖ摹笆奈濉笔逼诰蒙缁岱⒄怪饕勘?,综合考虑了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充分体现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从目标导向看,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建议》细化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紧紧锚定了2035年远景目标。从问题导向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牢牢聚焦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实际效果看,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着重关注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应松年:在法治政府建设上率先突破
在法治政府建设上率先突破,一个重要着力点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要求。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现代治理更加注重通过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期性来维护社会秩序。这就要求建立比较成熟定型的法律制度,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确保一切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让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确保人们有章可循、社会有序运行。
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要求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确保行政权力在法治框架内运行。这就需要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善的行政法律制度,确保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必须有法律授权,并依照法律规定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需要完善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有效规范行政决策程序。
夏锦文:努力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城市是人们集中生活的地方,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提高城市治理水平,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
彰显情感温度。彰显情感温度的城市治理要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站在群众的立场看问题、想办法,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提升治理效能。提升城市治理效能,首先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现代城市治理不仅需要“铁脚板”,还需要“大数据”,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城市大脑”,走“智慧城市”发展之路。其次要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治理精细化。城市治理必须改变过去粗放的管理方式,以绣花般的精心、细心和巧心,加上久久为功的态度,紧盯城市治理方方面面,真心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
凝聚治理合力。现代城市治理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形成的承载能力,合理安排并妥善处理政府、居民、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
屠凤娜:绿色转型要提高生态要素配置效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进一步明确了绿色转型的范围、领域和程度,凸显了统筹推进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目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绿色转型是将生态环境?;と轿?、全地域、全过程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从污染防治到低碳发展,从绿色企业到绿色供应链,从绿色生产到绿色生活,每个环节都要提高自然资源和生态要素的配置效率。
全面绿色转型,要以绿色发展观为引领,将污染防治视为“新常态”;要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要坚持改革创新;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王永贵、王帅:加快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为了更好地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均衡不充分等突出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科技创新必须立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多维度、多层次驱动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
构建科技创新发展格局 首先,科技创新必须立足国内大循环驱动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其次,科技创新必须融入国际大循环驱动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再次,努力构建起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科技创新发展格局。
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首先,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其次,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再次,坚持把加强基础研究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点。
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 首先,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其次,建立产业互联网,打造创新产业集群。
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首先,科技创新赋能企业转型,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其次,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王冠、罗友平: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助力乡村振兴
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文化生态应该是一个包括自然、社会、人类、文化、经济等综合的复合有机整体,乡村文化生态规划要将生活与生产、伦理与教育、道德与法律、民俗与文明相结合,打破乡村和城市的二元对立,形成城乡优势互补和良好的互动关系,具体可以从五个方面着重推进。
一是重构以人才体系为基础的乡村主体。二是合理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三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发展。四是重新构建乡村特色教育。五是重塑现代乡村文化空间。
此外,乡村文化生态系统的重构涉及多个方面,在推进实施的过程中还需处理好三组核心关系:一是外来文化与乡村文化的关系。要坚持村落文化的本原性与主体传承性,避免外来文化对乡村文化原生态的破坏。二是社会资本与原住民利益分配的关系。要规范化协调好外部社会投资力量与原住民的利益冲突,注意协同合作、资源使用、收入分配等问题。三是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注意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的?;?,搞好规划与监管,避免可能造成乡村环境恶化的各种因素。
沈壮海: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再创文化兴盛辉煌,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孜孜探求、不懈奋斗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清晰表达了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雄心,就“十四五”时期“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了系统阐述,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由强调“建设文化强国”,到明确提出“建成文化强国”,一字之别,文化自信的充沛底气、再创辉煌的从容自觉,盈注其间。我们要深刻理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凝聚共识,扎实作为,积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当下的拼搏努力,为如期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展现中华文化崭新气象奠定坚实基础。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文化之强盛,铸强国之志,圆强国之梦,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新的文化使命,是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夙愿的根本要求。
“学术卡片”栏目所摘选的文章,主要源自光明日报社光明智库、思想理论网络文章评价系统(iWaes系统)、光明日报理论部等主流媒体,希望借此栏目为广大学者提供哲学社会科学最新、最权威的研究成果。